|Posted on: 2020-06-26|
851 Views

以骑行来讲,我已经走过了千山万水,因为2019年的骑行里程就差不多5000公里,比家里的车跑得都远。我去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是满满的回忆,我突然有兴致去记录一番。

(一)

骑行就是遇见,遇见那些美好的事物、念想,即便转瞬即逝。破风前行时,感觉自己像许三多在做300多个腹部绕杠,世界在飞,一切在飞。风景,就算不瑰丽,但因为那是自己依仗强悍的意志力,消耗巨大的体能才得以窥见,而这样的人与自然接触获得了一种更纯粹的升华。

几年前,我来到了美丽的青海湖,她几乎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与梦想。而在那样的水天一色下,有不少人在环湖骑行。假设他们都是专业骑行者,也就没有我后面的故事了。他们中间还有老人、女性和少年,他们正在以特别低碳的方式和自然交融。我好羡慕他们,后来我才明白,骑车去高原、藏地、318国道之类,是骑行者身体能触碰的天堂。

而且骑车作为WHO推荐的有氧健康运动方式,可以减肥,可以塑形。大学毕业后的几年还能和朋友同事邀约踢球,可后来都不了了之,再后来,身材开始成为一场灾难—— 连我年迈的父亲有次都突然告诉我:你怎么变这么胖了? 从小到大,父亲从没关心过我的长相和身材。不是鄙视胖子,不过,一个大腹便便的人有资格去谈论这么美的景色吗?会不会特别不和谐?

(二)

人们会有N个理由来开启一项长期的活动,目的不存在是否单纯—— 只要没有妨碍他人。然而,我不认为自己只是为了减肥,因为我突然有了一个梦想(梦想,很奢侈,很久没有过),哪天也在高原、藏地那些地方驰骋。我的运动轨迹,或者说技能树的扩展令人吃惊。最初我是骑买菜的自行车,运动里程大概4公里(后来才有码表、里程的概念)。买菜骑4公里不算短了,然而那样骑行,速度距离都无法有效提升,几乎没有锻炼价值。我只是换了一个远点的地方买菜而已。那时,我远没有到去买辆车的程度,身体感觉、思维意识等都没有达到那个阶段。

于是我开始选择共享单车。当时青桔单车大量上市,很多新车,比买菜自行车舒服多了。共享单车真正让我的锻炼迎来了明显的变化,我的运动里程平均延长了1倍,而且速度也提升了。再加上我总是冒着酷暑骑行,并且不再暴饮暴食,2—3 周以内,有一天我突然看见镜子中的我,除了晒黑不少,脸明显瘦了下来,体重降低了近6/7斤。这是很多年以来我的体重第一次下降。

距离从10公里,到15公里,再到20公里,速度也提升到了19公里/小时,差不多骑出了共享单车的最高匀速。骑共享单车的那几个月,体重总共下降了10斤左右。我感到了身体的变化,身体素质明显在改观。

一旦开始,便无法停止。朋友、同事都感受到我的变化,一个困扰很多当代人的问题就是肥胖,饮食摄入的营养,如脂肪、糖分等远远超过身体所需,而且长年不运动。有些人也想来蹭个热度,后来我才明白,我吃的苦,绝大多数人根本吃不消。

(三)

渐渐地,共享单车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一是好车越来越少,二是我想到更远的地方,而单车的性能不足以支撑。拥有属于自己的山地车一下子就变得迫切起来,然而过程蛮简单,去车行逛了两三次就当场下单了,捷安特,入门级。入门还是中高端,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东西,我是后来才逐渐理解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入门级就足够了。

插上翅膀的感觉真好,能骑更久了,也能骑更远了。稍微专业点的骑行都需要记录数据,比如使用黑鸟骑行app,里面有很多挑战,比如距离、爬升等。爬升得进入山区,距离当然是顾名思义。我的第一个挑战是50公里。说实话,我感觉体能达不到,而且当时天气转冷,气候条件不佳。但我不能让这种情绪一直困扰我,也没耐心再等待明年开春转暖。我想,至少我不会死,骑不动就停下来,这总会吧。

长途骑行挑战并不需要焚香祷告获得一种启程的仪式感,当然你得做些热身活动,头天睡个好觉。50公里,很自然地我就做到了,没问题。后来的挑战是100公里,我和同事一起完成的,骑行过程中第一次出现了抽筋的现象,还好,扛过去了。100公里,算是和大多数人彻底“划清界限”。我同事说,干脆一鼓作气再来挑战200公里。我考虑了十天,也准备和恢复了十天,第11天,也就是完成100公里后的第11天我开启了24小时挑战200公里的疯狂之旅。当时正值严冬,我还没有相应的装备,很有点无知无畏的感觉。过程很简单,往死里骑,往深夜骑,快慢无所谓,关键是车不能抛锚,人能扛下去。第二天清晨,我终于完成了挑战,上传数据时发现手机4G没开,吓个半死,担心数据遗失。200公里的超远距离让我第一次因为骑车受到了不小的伤害:我的手指脚趾都有冻伤,眼睛充血,胃部痉挛。刷记录得付出代价,这是自然法则。200公里再往上是300公里,和终极的400公里。那已经属于专业级别,我不再挑战,还是保命要紧。

爬升,更得付出巨大的体能,不过,山区里面空气太好,而且下坡是飞一般的感觉(刹车不好,是相当危险的)够得上记录一番的是三次爬山经历,第一次是龙泉山A面,第二次是云顶山,第三次金龙寺。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爬升比平路辛苦太多,任何一次爬升都是在挑战身体极限,当前齿盘变速到第2 第3档时,慢得像蜗牛在骑,你肯定会怀疑人生。没有长期坚持骑行锻炼,根本没有办法应付爬升。其实,即使现在,我还是比较畏惧爬升。去年夏天上金龙寺时,来去近100公里,由于阳光毒辣,而我身着短袖,前臂被晒伤了。蛮厉害,差不多半年以后,我手臂皮肤的颜色才算恢复正常。至此以后,只要出大太阳,我肯定着长袖出门。

(四)

1816年,“没有夏天的一年”,整个西方世界几乎没有收成,那时燕麦的价格相当于现在的石油。在德国南部,人们普遍捕杀马来缓解燕麦危机。一位古怪的德国贵族、发明家,冯德莱斯男爵目睹家畜被杀若有所思。在社会实际需求的驱动下,他实现了一个人类怀有的和自身历史一样悠久的梦想—— 射击了一台有轮子的机械马。这种被命名为“德莱斯机”的木轮机发明于1817年,这是现代自行车最早的原型。

1870年,脚踏车发展成为”高轮车“(high-wheeler) ,骑手高高在上地坐在前轮顶端,人们甚至需要培训学校才能真正掌握高轮车的骑行。1884年,马克吐温在他48岁时说:”第一次让一副老花眼镜爬上我的面颊时,我自然是乖乖地招认了年纪,但就在同一个小时之内,我又通过自己爬上一辆自行车而在外观上重新获得了青春。“

自行车无可阻挡地成为这个星球最普遍的大众交通工具,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能与之比肩的只有印刷电话、青霉素和万维网等区区几项而已。在当下疫情仍然肆虐的背景下,自行车,环保、低碳、与他人隔离地出行方式,再一次受到公众的喜爱。或许,我们正处于又一个自行车的黄金时代。

(五)

这篇文章已经写了一个多月,不是精益求精,而是我的电脑出了问题。如果没有疫情,我的电脑就是烧了我也不怕,因为我有两位朋友,一位是前联想电脑工程师,另外一位直接就在做机房管理。然而疫情造成了诸多不便,于是我想DIY 解决问题。这一段其实又可以写一篇,但那会冲淡本文主题,直接说结果吧,在B站观看教学视频数周,在勇敢地把自己电脑大卸八块后,我获得了DIY电脑的能力,就是自己可以买各个散件,然后组装出一部全新电脑。

扯到电脑,是因为骑车到了一定阶段,如果你没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太受制于人,太不经济。然而维修保养机车比整电脑要高级复杂太多,而且需要一系列繁琐专业的工具。我不敢给自己设定过高的目标,我想,基本学会全套保养,更换部分零配件的水平就很不错了。

出门骑行时,当你仔细聆听也听不到机车有异响,感觉发力很轻松,这标志着你的自行车目前处于一个近乎完美的状态。每一次,我都想拥有这样的感觉。

(六)

有一些不算数据的数据,最后呈现一下:

骑行锻炼两年多我减肥30斤,当前体脂15%(有时还略低一点),差不多到可以练出腹肌的程度;

我的脉搏以前一直是每分钟70多下,长期锻炼中,脉搏下降到了每分钟60下,堪比运动员脉搏;

被我直接影响去锻炼的友人大概有4人,到今天为止还在坚持的有0.5个,为啥是半个?是因为他虽然在锻炼,但是他经常吃火锅烧烤—— 等于是在破功;

2019年,全年骑行接近5000公里;

最长锻炼间隔是20天,发生在疫情期间;

我找到了3条比较完美的骑行路线,共同特点是原野、安静、几乎无人,道路状况良好,其中一条能和火车一起跑!

你可以发表评论引用到你的网站或博客,或通过RSS 2.0订阅这个日志的所有评论。
Previous Entry:
Next Entry:
No Comment
Your Comment

你需要 登录 后才能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