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8-03-02|
9,288 Views

无意中看到了这本洋溢着东欧文化气息的作品— 约翰·班维尔的《布拉格画像》。印象中,欧洲那些古老的城市都散发着迷人的“他者”芬芳,庞贝厚重,伦敦老沉,巴黎浪漫,而捷克首都布拉格是以历史动荡,还是以《布拉格之恋》示人呢?《布拉格画像》将撩开一些迷雾。

城市自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如何才能准确地把握它?约翰对记忆进行虚构的提问,城市各层面的细微刻画,穿梭于历史的时空解读,虽有碎片之感,但绝不杂乱,仿佛有一条线牢牢地维系,给它们以光影的曝光,每一幅画像唯美而深沉,容许读者保留自己的遐想。

第一幅:透视观点:苏岱克之城。当一座城市会思考时,那里的人文气息不可避免的浓郁。[用心贴近它,你就一定会在那里陷入情网]。似乎美丽并不能概况这座充满魔幻与荒谬的城市。

第二幅:门槛。「我们拿相机对着重要景点拚命按快门,最后洗出来却没有焦点,反倒是不重要的细节异常清楚」。六世纪统治布拉格的国王鲁道夫二世碌碌无为却是个文艺爱好者,作者在结尾处检索搜索鲁道夫,却只找到纳粹回忆录、《天线宝宝》以及〈红鼻子驯鹿鲁道夫〉,人们的记忆轻易地淡漠,「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第三幅:纵情布拉格。美女卡蒂儿吉娜以肉体交换美国的梦想,如肥皂泡似的破灭,在冰天雪地中怅惘。纵情乎,悲情也。

第四幅:大丹狗与小猎犬。记接受鲁道夫二世庇护的天文学家帝谷跟克普勒两人的遭遇。帝谷的墓志铭:「让自己成为不仅仅是感官所见」,克普勒的墓志铭:「我曾测量天体,如今我丈量大地的阴影。天际是我心灵的居所,土地是我身体的安息之处」。

第五幅:快照。2000年12月24日,歌德学院打电话来,告知古尔德史都克尔教授已前一天过世。布拉格不可或缺一部分,已跟他一同逝去。

人类普遍的记忆细胞是否会DNA出错?布拉格那唯美且魔幻的身影在作者坦诚、婉转的叙述中若隐若现,试图靠近却又隔着樊篱。摄影师、皇帝、市井小人、科学家、异议分子、扒手等构成了布拉格万花筒似的眼花缭乱,一切都像漫步在布拉格迷宫般的大街小巷。

Technorati 标签: ,
你可以发表评论引用到你的网站或博客,或通过RSS 2.0订阅这个日志的所有评论。
Previous Entry:
Next Entry:
19 Comments so far...
一晨 | 03/02/2008

看起来很不错的一本书,不知哪里可以买到。

tiger | 03/02/2008

博主的人文气息才越来越浓郁了啊。 😛

scottie | 03/02/2008

@一晨:港台书籍估计暂时都买不到吧,我是在别人那里偶然看到的。

@tiger: many thanks.

水自流 | 03/02/2008

不知是否是图文并貌的图书哈

bt | 03/02/2008

布拉格是欧洲三大魔幻城市之一,的确带给人非同一般的感觉。

scottie | 03/02/2008

@水自流:你在新加坡应该可以看到这本书籍,不会让你失望的。 😉 这本书还有英文原版,我不知道哪里可以下载。
Prague is the magic capital of Europe. Since the days of Emperor Rudolf II, ‘devotee of the stars and cultivator of the spagyric art’, who in the late 1500s summoned alchemists and magician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his castle, it has been a place of mystery and intrigue. Wars, revolutions, floods, the imposition of Soviet communism, or even the depredations of the tourist boom after the ‘Velvet Revolution’ of 1989, could not destroy the unique atmosphere of this beautiful, proud and melancholy city on the Vltava. John Banville traces Prague’s often tragic history and portrays the people who made it, the emperors and princes, geniuses and charlatans, heroes and scoundrels, and paints a portrait of the Prague of today, revelling in its newfound freedoms, eager to jo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suspicious of what many Praguers see as yet another totalitarian takeover. He writes of his first visit to the city, in the depths of the Cold War, when he engaged in a spot of art smuggling, and of subsequent trips there, of the people he met, the friends he made, the places he came to know.

@bt: 贴一段导读:
這不是一本旅遊指南,也不想當旅遊指南。很難說清楚它到底是什麼。一連串的追想,對某個主題的變化。試圖藉由混合回憶與想像,將某個地方召喚出來。一首獻給摯愛,卻永遠得不到回應的傷心情歌……城市總能散發一股強烈而不可思議的魅力,對於思鄉的旅人來說,再也沒有比布拉格具有更強壯、更不可思議的誘人力量—病態的是,這並非對當下的人如此,而是對那些已將伏爾他瓦河拋在後頭的人,才有意義。回到這裡,他感覺到好像從未離開過,但也感受到某種罪惡感,一種遺忘,忽略,不貞。或許這就是這本書,它是一個尋求和解的標記,試圖賠罪的小禮物,或是不忠於情人的一封道歉信。

GooMoo | 03/02/2008

不是很喜欢看书,要是有这类的电影就好了。嘿嘿

崧巅松 | 03/02/2008

记得前段时间在《读书》中看到过梁思成对城市的一些论述,其中说到了巴黎以及一些欧洲老城,论述非常的精当,与北京近些年来使人无限感叹的“改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崧巅松 | 03/02/2008

当然,其中还谈及了城市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一些变化,比如从精神性质的吸纳功能到容器性质的容纳功能。
不过我个人觉得城市的精神性质应高于容器性质,可能出于文人的感性吧……

崧巅松 | 03/02/2008

不过说到欧洲的城市,我是心向往之啊……
总想去亲自感叹一下古老的西方文明与恬静的现代生活……

scottie | 03/02/2008

@goomoo:很显然,基于这些文本的(小说等)电影都是令人期待的。比如今年的热片《赎罪》。

@pine:这段描述我一定要去看一下。我个人也有这种感觉,欧洲的许多城市,虽历久多年,但是你依然可以体会到她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而我们的许多城市你几乎感受不到她有什么大的不同,都是钢筋森林。

崧巅松 | 03/03/2008

其实城市的兴建类似于艺术品的创作,其间肯定会充斥着当地的人文气息以及兴建时的时代特征,其价值不亚于任何一件天价的艺术品。徜徉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就好像慢慢地品味该城市的历史,倾听其静静地话说一样……那种感觉是不可言喻的!

xxxl | 03/03/2008

速写黑白的世界确实可以看得出一些真实的内容在里头。
有时间去书店找找看。

zera | 03/03/2008

布拉格也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可爱的查理大桥,多么令人向往阿。

evacuee | 03/03/2008

在对国外城市方兴未艾的同时,我们自己城市的文化特质却在不断流失,成了一座座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森林。

虫儿 | 03/04/2008

在几年前,我会喜欢这样的书。当然了,欧洲,永远是我向往的地方。。只是现在口袋里钱不多。。

scottie | 03/04/2008

@pine: 原来我一直以为在云南丽江可以找到这种感觉,但是我失望了。

@xxxl:可能暂时买不到这本书。

@zera:那真是一个美景呀!

@evacuee:我想很多人可能都有这种体验。国内的很多城市都带给我雷同的感觉。毫无自己的特质。

@虫儿:我也很向往。只不过和你的情况类似吧。原来单位有一个机会的(不过是去美国),由于种种原因我放弃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出去走走看看。 🙁

查克 | 03/04/2008

国内的城市为什么都被塑造成了钢筋森林,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茶屋 | 06/03/2008

楼上查克的“国内的城市为什么都被塑造成了钢筋森林”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果以前,我会立即说是意识形态、人口等现实问题。但现在,不是了。。。

Your Comment

你需要 登录 后才能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