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22-02-22|
1,291 Views

很早就仰慕一种人:学贯中西。英文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地要回转到自己的母语,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那种自由驰骋两种语言文化的感觉让我心驰神往。语文我还行,古文就有点弱,自大学毕业以后完全扔到一边。现在的我,算是一个特别能专注的人,既然我在不停地读书,我就一定要重拾古文。近两年看了一些,《论语》、《大学》、《中庸》,历代古文选和《古文观止》部分,还在继续啃。不敢说自己有更多的体会以及什么古文造诣,只能说不那么小白,有点感觉了,但还是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并不能背诵很多名句名篇。这个缺陷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加,再也无法弥补。倒也不纠结,又不是读了古文要参加水平考试,纯粹个人爱好。

古文的名号其实起源于唐宋,当时流行的文体呈现靡靡之风,经过一些有识之士的改良,采用了汉代以前比较朴素的风格,加以变化,使其条理通达,简洁有力。名曰古文,实为改革。由宋到明清,这种文体影响加深,占据了主导地位。当时还有另外两种文体,一个是骈文,始于汉、魏,六朝最为盛行。这种文体的词句讲究整齐对仗,重视声韵的和谐和词藻的华丽。后来有的骈文多用四字、六字成句,也叫四六文。还有一个是制艺,在科举考试中必须使用。显而易见,还有一些文章该怎么划分呢,比如上古时候?上古文章不但我们非常不习惯,就是西汉的司马迁也觉得麻烦,他还不得不用当时通用的字来代替《书经》上的一些文字。

我的新征程将是《文心雕龙》。回顾我的老师,最厉害的就是能时不时冒出几句《文心雕龙》的人,不过这辈子我也只见过一两个。导师Pro.Xu 课堂上经常给大家打鸡血,云:尽快打通,中文(特别是古文),英文,历史、哲学、人类学、文论等等。。。他也时常会引用《文心雕龙》,就跟玩似的。想起他的话,我自己就很汗颜,什么打通,文心雕龙一窍不通,就根本不敢去看。他的考试没有《文心雕龙》的内容,所以最终我也没有读过。

上一次和徐老联系差不多十年前,如今他已经退休了。这个博客建立于十多年前,有个分类就是”文心雕龙”,可没有一篇关于古文的东西。刘勰: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史记·荀卿列传》中写道,“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 一个千年以后的读书人,想追寻千年前读书人的影踪。

《文心雕龙》,您好,我来了。

你可以发表评论引用到你的网站或博客,或通过RSS 2.0订阅这个日志的所有评论。
Previous Entry:
Next Entry:
No Comment
Your Comment

你需要 登录 后才能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