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9-08-02|
8,433 Views

1. 不是谈恋爱,但此篇却要以恋爱作为引子。我这辈人,当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男的茬拉胡子,女的青春痘(不完全罗列)对于恋爱普遍有纯真的期许:喜欢看到会心的微笑,靠近时呼吸急促双颊绯红,“有机会真想拉一下她的手”,等;在一个电话都不普及的年代,贺年片、手绘书成为唯一可能的远距离交流方式。大概有两个代表性的电视剧:稚嫩点推《十六岁的花季》,放学后的自行车场,跟踪追击,或者拔掉她的气门芯,充当乐于助人的好学生;成熟点数《东京爱情故事》,将爱情升华到永恒的高度,学会安静地走开并怀着一腔真挚的祝福。不过短短数年,这种爱情的立场,已经被“大人的事小孩子做”以及拜金式爱情一扫而空。虽然时光总要流逝,但其实心灵失去了一个年代,一个纯真的年代。

2. 《第一滴血》中史泰龙的一句经典对白:“早晨一觉醒来,却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典型的存在主义表述。然而不仅仅是时代、生活方式和思维意识的缺失,更有一种超然态度的可能性。因为活生生被割裂了很多纯朴的记忆,人总是感觉很纠结。对于这种丧失的体验,加缪称之为:人与环境的疏离。承认活着没有深刻的理由,承认每日骚动的无理性和苦痛的无意义,于是荒诞感产生了。在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我们谁也不知道戈多是谁,到底在等什么。对于时间、空间以及结果的错愕,发现其实没有什么起点,更不是朝向乌有之乡的归宿之旅,漂泊才是唯一真切的感觉。

3. 失去当然意味着迷惘,在一个无序紊乱,充斥残酷现实,缺乏真正人性关怀、欢悦,不断挑战道德底线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会由于空虚而迷惘,甚至癫狂。按照福柯的观点,尽管理性主义将疯狂当做疾病来对待,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结构就表明了一个普遍事实:在我们的文化中,没有疯狂便不存在理智。在一个所谓的理性主义时代,现代科学为我们呈现了忧郁与狂躁之间的内在联系。病症将始终在人群中萦绕,清晰可辨。

4. 全部失去后,人即会死亡。可按照神话、宗教的观点,生与死是二元对立却又循环始终的。弗雷泽在《金枝》中从人类学的角度,论述了远古人类如何借助巫术和宗教图腾的力量,使人类在与残酷的大自然斗争中生存下来,并使人在精神上有所依托,摆脱苦难。还论述了祈丰的仪式,即人们通过祭奠阿都尼斯、 阿梯斯和奥西里斯诸神之死来使土地重新肥沃。艾略特的《荒原》中腓尼基就是神话中以及《金枝》中到的奥西里斯。水边的死亡——漂流——捞起,这一宗教仪式,就是为死者超度亡魂,使其死而复生的仪式。 这种宗教仪式是古人凭以战胜死亡的精神支柱,他们相信奥西里斯诸神会救他们。诗人在此用这一宗教仪式,企望为濒临死亡的西方界开一帖宗教救世的药方。不过,当信仰变得日渐苍白,心理越发扭曲时,现代人又通过什么去“死而复生”呢?

5. 人们开始高呼“文学已死”,人类最感性最人性的部分似乎渐行渐远,忧郁似的柔情,它与这个时代完全格格不入。追忆似水流年,别了,那些清纯的女生和阳光下银铃般的笑声。

6. 端坐在电脑前,曾经写出一笔好字的手由于机械化地敲击键盘而肌肉萎缩,热情地忙着学习各种反制被“阉割”的技术。惊呼有一天这个世界就是一个Matrix,或者把它归结为一门技术,可能这不是最悲观的结局,但这不是我要看到的结局。不知道如何能挽回失去,实际上可能根本无法挽回失去。

唾弃这个世界成为最后的选择。

你可以发表评论引用到你的网站或博客,或通过RSS 2.0订阅这个日志的所有评论。
Previous Entry:
Next Entry:
21 Comments so far...
查克 | 08/02/2009

不错,感慨发自肺腑:失去一切可珍视的,这世界令人可憎。

雲塵 | 08/02/2009

佔個座先,慢慢看。

雲塵 | 08/02/2009

這篇文章大概是西岸兄最近讀書的脈絡吧?

scottie | 08/02/2009

@查克:既是唾弃也是哀叹,卑微的人们可能很难改变什么。

@雲塵:这里面提到的一些书籍其实早就看过。有一个不算技巧的技巧:很多东西,需要串联起来,这样见解似乎就陡然拔高了。 😛

文字类的博客在WP中文博客圈里面其实已经很式微了,不过,我们可以纯粹为了自己而记录。

我最近一年对博客的兴趣几乎降至冰点,但来年也许我会勤奋一点。

雲塵 | 08/03/2009

我覺得文字博客式微不是因為WP,而是因為國人整體興趣的遷移吧,所謂無意識或集體意識時代的標誌。
西岸兄該在文字上多下些功夫,不要管什麼博客,寫,只是興趣。至少我正在逐漸這樣轉化著,讀和寫將成為主要的生活內容,也是生活態度。西岸兄覺得呢?

吉林网站设计 | 08/03/2009

占个座 仔细看看你的大作.

scottie | 08/03/2009

@雲塵: WordPress 由于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使得不少人望而却步或者是根本未听说。既然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那么纯文字类的博客在这个圈子里面肯定是比较少的。当然,受整个社会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博客内容也发生了不少转变。

将一件事情,一个问题等等,记录、阐述出来,这样的能写,能记录其实就是一种能力,而且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获得的。

读、写还有思考,原本就是一种很充实的生活态度。

纯粹地这样做,至少可以获得一点点内心的满足,当然我们还不得不接受现实生活的一些限制。

雲塵 | 08/03/2009

這個大時代背景下,已經沒有多少人能再堅持自己了,大家堅持的都是廣義的自我,是集體認可的自我,可悲的時代。

浮黑 | 08/03/2009

既然失去已不可避免,那么,现在要考虑到是,如何做个满意的告别。

scottie | 08/03/2009

@雲塵:这个问题过于复杂了,一篇小小的日志显然是无法涵盖的。

@浮黑:我不认为可以轻易摆脱或者说告别。我在日志中已经提到,“更有一种超然态度的可能性(的缺失)”

迷失自我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病灶。

雲塵 | 08/03/2009

西岸兄正解,迷失自我……

evacuee | 08/03/2009

我一直觉得感觉上的失去更多是对往日的怀念,是对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不过我不觉得不适应有什么,这个社会太高效,也就太枯燥。

天缘博客 | 08/04/2009

文学没死,死的是心灵,就像股市一样,自有其跌宕起伏,下个村口一样会是春色满园

scottie | 08/04/2009

@雲塵:突然觉得这样的话题似乎有点沉重了。而且大多数人也是不以为然的。

@evacuee:肯定有不适应的问题。当今科技的确够发达,不过人们的内心不见得就特充实。反而,很多纯真的乐趣已经不见了。

@天缘博客:呵呵,文学跟股票的关系真有些牵强。是否能春色满园,不是能预测的。

today | 08/04/2009

还是向前看吧, 总还是有希望。

laofan | 08/04/2009

写的 不错啊

雲塵 | 08/04/2009

物質至上的時代,仔細想想,與自然相較,其實人類的科技根本就不算什麼。社會的發展應該也是奠基於生產力——也就是科技的發展,這樣,那麼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就不算什麼。高效?什麼叫高效?像機器那樣不停地、快速地填充少部分人對數字鼓脹的慾望就是高效的意義?不盡然,迷失自我的是人類,不是某個人類。

莫良 | 08/15/2009

第6种问题确实值得深思,我现在是不敢折腾所谓的“技术”了。身心疲惫。

!CnSoLoer | 08/22/2009

静不下心来去想这么多

大剑 | 08/25/2009

文章写得很好,订阅先

起点中文网 | 09/09/2009

博主是性情中人啊

Your Comment

你需要 登录 后才能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