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INK是在外文书店的一个港台杂志展览上,很容易地被吸引。干净的封面、精美的纸张,当然最重要的是细腻、深邃、悠扬的文笔,“眼前一亮”不足以形容那时心情,应该是“开窗放入大江来”。文字皆为繁体,别说,源远流长的老祖宗遗迹是比一纸泛政治的国家规定来得亲切许多。简体是方便,不过也轻易地割裂了历史文化的传承。
时间所限我只粗略地翻阅了部分文章,而后虽然可以订购《印刻文学生活志》,但每一期近百元的高昂价格也不得不让我退避三舍。只能通过其官网http://www.sudu.cc/保持关注。很大的遗憾是编辑抠门,每期只发布其中一篇文章的全文,其余仅有目录。更大的不满是就这样一个怡情、哲理的文学杂志,尽然被那个可恶的GF网HeXie了。其实所读甚少,我还没有资格来谈及这本杂志。不过我至少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中记录一点点和它有关的意识流。
英文INK的含义无需赘述,“印刻”这个词也恰到好处,文学刻印生活,生活印刻文学。在浓浓墨香氛围中,让思想与内涵成为人们的一种正常生活态度。勿以为是“小资”,咖啡文字般的自以为是,自我陶醉,和INK无时不在的思忖大相径庭。每期200多页厚厚丰实的感觉,封面人物作为一个主打专辑,不时兼顾小说、散文、国际文坛、电影、戏剧等,纽带当然是文学,很真诚很纯粹。单看2008年1月刊王家卫专辑的目录:
語言的距離讓我們看見不同東西——毛尖對談王家衛 黃筱威、尹蓓芳/文字整理
《我的藍莓夜》劇本兩場 王家衛、卜洛克
當故事在此上演——《我的藍莓夜》勘景記錄 王家衛
如果你問王家衛……
我喜歡的音樂是帶畫面的——王家衛談電影音樂
浪漫的定義是信任 張大春
明天的藍莓,過期的夜 黃以曦
藍莓派的幾種吃法 林俊穎
都和王家衛有染 毛尖
故事不重要,人物才是最要緊的——王家衛作品自述
墜落天使,啟動連覺的傷逝記憶——王家衛的感性拼圖 徐明瀚
「辭」與「物」重考——王家衛電影中的傷逝語錄 徐明瀚
阿飛外傳 吳昊
附錄:為王家衛編劇,在上海尋找驚險故事——專訪美國小說家卜洛克 河西
很显然,除了有人物对话实录,散文式的分析,也有较专业的影评;有单影的点评,也有全景式的把握,读者当可高屋建瓴体会王家卫的电影世界。简而言之,信息量大、颇有深度是INK呼之欲出的特点。至于装帧、印刷等外在环节,台湾杂志熟谙此道。和时下大陆那些东拼西凑,良莠不齐、蜻蜓点水般的杂志相比,INK太值得一读。
我有点担心INK是否有销路,然而从已知信息来看,INK在台湾很受欢迎,而且香港读者也颇为接受。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说过这个意思,文学就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不过如果你觉得年轻人无法欣赏,那其实是低估了他们的欣赏力。但大陆的文学杂志很落寞,人们已经过于习惯快餐式阅读、浅表式思考。难道意识形态、社会风气、文化视角,真的让大陆这边的品位极具下降吗?顺着INK这条线,我对台湾的其他文艺杂志也产生了浓厚兴趣,比如《幼狮文艺》、《联合文学》、《诚品好读》、《皇冠》、《野葡萄》等。有多大收获还不敢讲,但至少纯粹的阅读乐趣我是找到了。台湾前领导人阿扁处心积虑搞“去中国化”,实在是不可为之。
—————西岸的黄金分割线,旧事重提—————
2008年我写了一篇关于台湾的日志,第一次吃糖而已,这也几乎是全年唯一引起争议的日志,缘于我对在海峡两岸引起轰动的影片《海角七号》有点轻视。关于此片我的观点没有改变,这里只想言说其他。
我说过自己不太理解,他人可想象成知之甚少,不过那还不是我的本意。绝大多数大陆博友都不曾到过台湾,所以都只能说知其一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各种咨询近距离地感受台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似乎还比较了解台湾。我订阅了大约150个博客,算起来竟然有近70%都是台湾博客。为何如此青睐?原因很简单:比起大陆,他们的文字更加纯粹,更加富有亲和力,少了很多戾气和无厘头似的插科打诨。即便是攻击性的檄文,也绝少见到诸如TMD、FCUK等脏口。CCAV喜欢有意识地播放别人议会打人骂人的场景,要凸显台湾的混乱和缺乏教养。然而我看到更多的是有序和有充分表达的空间。最近这边在整治“低俗化”,难道我们不低俗吗?虽然我会善意去理解是一小撮人,不过网络随处可见的骂娘,脑残还是让人厌恶。比如,四川这边再次余震,上海有网友跟贴“又震死几个?我怎么感觉不到余震呢?”,小将马龙击败奥运三虎获得职业巡回赛总冠军,有人第一时间跟贴“马龙长得像条狗”,这些人是什么动物变化来的?
—————西岸的黄金分割线,渔舟唱晚—————
回到文字本身,记忆中永远会感念那些让人刻骨铭心、如醉如痴的文字,原来阅读同样会让人生丰富而精彩。即令在沉沉的冬日,文字也会衍生出一种回归的召唤。文学在来年,会悄悄地萌发并四处开散。
INK创刊五年以来,五夺台湾金鼎奖。正像其五周年专刊中写道的那样,“文学志业,任重而道远,这艰辛中点滴积累出的成果,在人心浮动的大环境之下,或不见立竿见影之效,但相信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将持续以敬谨之心,耕耘这一亩文学园地。”
后记:我对已至的2009没有过多期待,对于博客写作来说,虽更新无法保障,但我希望呈现一个和原来不一样的道天如是观◎西岸。
😯 我的藍莓夜 不错
没看过。不过感觉很特别。
嗯,很久没有亲近文学了。这种感觉不错。
@免费主机:王家卫是我举出的一个例子,他的电影相当的文艺。你好像是rain?
@today: 看过更会感觉特别。
@查克:那就亲近文学,不要犹豫。
听西岸这么一说,感觉应该是相当不错的杂志,不过我们这边定是无缘了!
@evacuee: 在淘宝网和孔夫子网上都有出售,最新的没有,是过期一点的。不过书费加运输费要近100元,这个价格是我们多数人都无法接受的。在网上找不到其pdf版本下载,非常遗憾。不过我还是打算买一本近期的INK,因为那是一种很不错的享受。
台湾的政坛有趣,却是亚洲民主的楷模。但5000年的文化,却在他们他们得到了比较好的传承。
发现自己越大(老)就越少看杂志,书反而越看越杂
支持天下有雪的评论。
在我们这边,确实低俗,但他们所谓的整治低俗,却并不是要向高雅那地方整的。他们是想把人搞驯服了而已。还有,在我们这边,如果大家都彬彬有礼是相当诡异的事。
因为正常的社会,做一件正常的事是可以的;但不正常的社会做一件正常的事,就匪夷所思了。。
@天下有雪:嗯,从台湾上次大选,就可以看出端倪。这几乎是Chinese能做到的极致。
@my-hou: 白先勇的那个意思看到了吧,别低估自己的欣赏力。
@虫儿:其实我只是简单提了一下“低俗”。有关方面借机做文章达到其政治目的,这显而易见。当然,大陆这边风气和品位是否在下降,也无需我多说。
没看过,但仅这几篇文章的标题就已经让人神往了。
至于台湾政坛的所谓“闹剧”,其实恰恰证明了他们的民主。
咱们不闹,咱们只会折腾。
大文豪为何都在台湾。。。 😮
没怎么看过台湾的博客,有空偶也去看看
《印刻》让我想起了当年的《明报月刊》。
接上,那是文学的辉煌年代。中国自被“解放”以来,意识形态的禁锢却又死灰复燃。多少文豪逃亡海外(从政治区域划分,台湾当年还属海外),成就了傅思年、胡适等等一批文学家、思想家……反观留在国内的呢?死的死,亡的亡。改革开放以来物质大潮的冲击使人们丧失了本来就不具备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想说的太多,仅仅这一个侧面就反映了太多太多的问题……
@浮黑:你说得不错。真实的台湾应该和CCAV中差别很大。
@孙空空:这个问题不好说。
@hedy: 台湾很多博客都是基于BSP的,独立的感觉很少。不过不影响他们记录的心态。
@松:这边也不是欠缺能真正独立思考的人,但是他们的言行受到极大的限制。从文学创作层面上讲,这里过于偏重意识形态。另外,社会风气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
坦白说接近100元的售价的一本杂志,我无论多爱,也无法跨越这个价格的鸿沟,哎~~或许是喜欢得不够深吧?哈哈。
新年快乐
有了电脑就很少看书了 !语言都不丰富了 😳
你需要 登录 后才能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