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8-03-21|
2,282 Views

早春三月,微风拂面,四处流泻着煦暖的阳光。一只风筝徐徐升上蔚蓝的天空,随风摇曳,姿态婀娜,你会想到什么?高飞、自由、希望、豪情万丈、向烦恼说再见……我想基于人类的普世价值,远隔千山万水的阿富汗也是如此吧。

很多人都在谈论新近上演的影片《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不过您也许不知道:当阿富汗那些衣衫褴褛的大人和小孩站在冬日空旷的荒地上,熟练地摆弄着色彩斑斓的风筝飞翔,他们会有怎样的向往?世人必须多少了解一点这个古老民族苦难的历史,才能够正视他们的伤痛。

还记得1985年6月的《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吗?那个用绿色眼睛注视世界的阿富汗少女,人们无法忘却她纯真、深邃、好奇,却又充满惶恐和哀伤的眼神。17年后,当人们再次找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此时她的面庞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与辛酸,这如同她的国家。而后我们知道了奉行极端原教旨主义的恐怖集团塔利班,以及他们与美国911事件的密切联系,阿富汗才真正地进入人们的视线。然而它仍然如此遥远,不光是空间还有时间,似乎它依然活在另外一个世纪。

阿富汗,一个地处中亚内陆,境内几乎全是荒山沙漠贫瘠的国家;这里的人们酷爱自由飞翔的风筝。

放飞风筝,kite flying, 在阿富汗又称作Gudiparan bazi,在内战爆发前是人们最喜爱的体育运动,有时也是一种赌博,或许低廉、简洁、易操作,加之阿富汗恶劣的地理条件,成为风筝所推崇的重要原因。塔利班暴政期间,几乎禁止任何形式的娱乐活动,民众看电影、听音乐、玩扑克、养鸟甚至拥有一只风筝都属于违法行为,会被拘捕和惩罚。放风筝被视为“无意义”和“轻佻”的活动,阻碍民众学习领悟原教旨主义,不利于教育和思想掌控,因而被明令禁止。即使这样,民众仍然无法放弃这个嗜好。七岁的小男孩Abdul Maruf这样说道,”Hope can also be seen in the kite.” 战争爆发时,他和家人逃到了巴基斯坦难民营,刚到那里他就开始组装风筝,他还有些小抱怨,”My biggest complaint about the camp is a lack of wind.I like it here, but I liked it better at home.If peace comes, I want to go back home. And I’ll take my kite with me.” 当然他很快地就冲出门,”He runs through the street kicking up dust as he struggles to get his kite airborne.””

阿富汗因为冬天风大,所以是放风筝的最好季节。他们不仅是玩,而且还要斗。简单说来就是用自己的风筝线去割别人的风筝线,谁的风筝线断了,谁就输了,胜利者趾高气扬,受到观众的欢呼,失败者垂头丧气。因为风筝线涂抹了胶水和玻璃碎渣的混合物,所以斗风筝时必须用塑料胶布缠住手指以防被线割伤。断了线的风筝盘旋而下,观望的小孩会一拥而上去追赶它,捡到以后或自己放或卖掉,这就是The Kite Runner的来由。从风筝的设计、大小、色彩、控制线以及对场地和风向的把握,很多阿富汗人将风筝玩到了极致,甚至成为他们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您可以继续看这篇英文介绍。]

其实在《追风筝的人》前还有一本不错的短篇小说《秘密的风筝》(The Secret Kite),由加拿大著名作家Deborah Ellis撰写,就是The Breadwinner的作者。也是描写塔利班时期一个小男孩与风筝的故事。《追风筝的人》的成功是可以预见的:这本书写于2003年,是第一个由阿富汗人撰写的长篇英文小说,出书的时机非常恰当— 911以及反恐战争过后,国际,尤其是西方突然对这个不起眼的小国无比关注,而一本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满足了太多人的好奇心理。书的畅销和电影的热映,有助于世界去还原去理解这个饱受战争和极端宗教主义摧残的国度。读者应该去感受他们追求和平和稳定的理想,在大国的军事侵略和文化蚕食的挫折中寻求自我的尊严。在您急于写书评或影评之前,或许您应该了解一下原作者Khaled Hosseini的复杂情感

“走在阿富汗,如果天空过于灰尘弥漫,交通过于喧嚣吵闹,那么抬起头吧—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都可以看到自由飞翔的风筝。”[CBS记者Dana King 如是说。]

图片1为《国家地理杂志》的阿富汗少女对比照片;图片2为手持冲锋枪准备去放风筝的士兵;图3阿富汗飞翔的风筝。

Technorati 标签: ,
你可以发表评论引用到你的网站或博客,或通过RSS 2.0订阅这个日志的所有评论。
Previous Entry:
Next Entry:
22 Comments so far...
tiger | 03/21/2008

很有意思,想不到中国的玩意儿在那里如此受欢迎。

Veidon | 03/21/2008

细想一下,他们放飞的何止是风筝,更多的是希望。

scottie | 03/21/2008

@tiger:这倒是一个有趣的话题,风筝何时传入阿富汗?

@veidon:写这篇日志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去理解风筝对于阿富汗的含义。我查阅了不少资料,阿富汗苦难的历史令我震惊。

evacuee | 03/21/2008

突然想起一句话“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scottie | 03/21/2008

@evacuee:哇,这句话真是太棒了!我得查查是谁说的。

update:哦,原来是《肖申克的救赎》啊。经典!

GooMoo | 03/22/2008

有一点印像,不知道以前在哪里看到过这部电影。忘了,嘿嘿。

evacuee | 03/22/2008

…………麻烦西岸把我上一条留言删了。我犯了选择性失明>_

一晨 | 03/23/2008

极端宗教主义令人毛骨悚然,塔利班应该被摧毁。阿富汗,还是一个感觉非常陌生的国度。

scottie | 03/23/2008

@goomoo and evacuee:这部电影很著名,但是我就是没有看过。哪天一定找来补补课。

@一晨:塔利班已经被国际定义为恐怖组织。阿富汗人如此喜欢风筝,也是一种内心的寄托吧。我们放风筝的时候不都是这样吗?

虫儿 | 03/24/2008

是的,放飞的是理想和希望。。

崧巅松 | 03/24/2008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到过,阿富汗原来也是个佛国圣地,著名的米高扬大佛就是被塔利班令人发指的行径所摧毁……

崧巅松 | 03/24/2008

其实,我很想当一名报道人文的摄影记者……

scottie | 03/24/2008

@虫儿:突然发现城市中放风筝都是奢望了,非得到指定的地方去。

@pine:就是这个塔利班,当年那么多的国际斡旋他们还是把大佛给搞塌了。

博客让更多的人有了平常的展示空间,其实你可以搞一个摄影博客。我看到不少老外弄摄影都是就地取材,简单地配上点文字,非常棒的感觉。

崧巅松 | 03/24/2008

最近在策划这个东西,已经合租了另外一个空间,域名也从国外买的(至于原因嘛,大家不言自明),准备搞些有点深度的东西,到时候还希望大家多交流……

scottie | 03/24/2008

太好了,期待中……

非常秀 | 03/24/2008

让我想起我孩提时代自制风筝的一幕,在春风中,在田野边,在河堤上,与同伴仰望着天空中的随风飘动的少年梦。

today | 03/25/2008

这部电影值得期待。

scottie | 03/25/2008

@非常秀:我也是不仅会放风筝,而且也会自己做。

@today:DVD可以看到了,好像还没有公映,有些内容似乎又会被剪掉。

wang | 03/30/2008

呵呵,The Kite Runner是一个救赎的故事吧。很久以前看过书的简介。

wang | 06/04/2008

“走在阿富汗,如果天空过于灰尘弥漫,交通过于喧嚣吵闹,那么抬起头吧—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都可以看到自由飞翔的风筝。”[CBS记者Dana King 如是说。]

这句话我很喜欢,有谁知道英文原文是什么吗?

scottie | 06/05/2008

当时写这篇日志的时候参阅了好几个资料,有书上的也有网上的。那句话是CBS记者说的,原文其实比较简单,不过我现在找不到了。

unfili-online | 07/01/2010

very interesting, thanks

Your Comment

你需要 登录 后才能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