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8-01-18|
40,659 Views

香港才子、凤凰主持梁文道去年12月份于网络发表了一篇杂文《为了炫耀学问的书皮学》,后整理正式刊登在《书城》2008年1期上。书皮学(book cover studies)顾名思义,看书只读封面(目录、前言、简介等),全然不顾里面的实际内容,是一种文化或学术伪装。伪装当然是为了炫耀,表明个人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开口闭口,引经据典,听者顶礼膜拜。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的现象,读书之人似乎都跟它有关系,当我们在高谈阔论一本自己只有些许印象,或者转述别人看法的书的时候,就算是自觉实践书皮学了。网络、博客更助长书皮学的壮大,一个书皮学的学徒这样“无耻”地说道,“这本书,我一页都没有看过,就开始写书评了;而且还发表了!”

梁文道调侃诙谐的语气实为鞭挞,这样看书,只能是绣花枕头一包草。一位教授曾严厉地对我们讲到,“我们原来引文必须要通读全书,哪像你们,半截就开跑。”

这里我并不想多对书皮学本身进行探讨,我注意到梁在文中多次提到一本书《如何谈论你还没读过的书》(How to Talk About Books You Haven’t Read) ,他似乎把该书视为讽刺书皮学的宝典,当真如此吗?带着疑问我找到了2007年10月《纽约时报周刊》记者与该书作者法国巴黎大学文学教授皮尔-巴雅(Pierre Bayard) 的一席对话,现简译如下:

Q: 您认为您的这本极具颠覆性的新书在美国也能热卖吗

A: 不知道。不过在法国、德国都是销量冠军,那些不读书的人想要为自己不读书的权利而正名。

Q: 为了采访您我事先读了这本书,这是否是个错误

A: 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证实,说“自己读了一本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Q: 由始至终的传统阅读方式到底有什么问题

A: 读书有很多别的方式。略读,听说,读了马上就忘了。

Q: 您书中提到蒙田,他承认自己记性很差,有时甚至忘记自己写过的书。您发问了:读了又忘了,算不算根本没读

A: 我认为读与不读之间有很重要的中间状态,你没必要感到羞耻。

Q: 但我们从阅读当中可以感受一些东西,比如品味快乐,排解寂寞

A: 所见略同。

Q: 那您又为什么如此贬低细读的价值而推崇略读呢

A: 优秀的阅读者可以自始至终阅读。有些书籍适合这样,其余不然。如果你想真正恋爱的话,首先必须遇见很多人。

Q: 您在书中提到当今的学校破坏了学生对文学的欣赏,部分原因是不允许他们略读

A: 是的,我甚至帮助我14岁儿子完成读书报告。诸如角色姓名,主人公离开的时间和地点这些问题,我自己都无法回答。这是法国的一种阅读范式。一种科学化的阅读方式限制了人们去创造如同花园中漫步的阅读方式。

Q: 普罗斯特的作品您都读过吗?您曾经写过一本专著《主题飘移:普罗斯特与离题》?

A: 他的作品中长句、复杂句太多,很难读懂。你必须换一种方式去阅读。

Q: 您是说略读普罗斯特

A: 我当然是那么做的。我想说他的作品陪伴着我。有时我会翻阅几页寻求建议。这就是与书为伴!

Q: 如果您经常性地略读,我们凭什么相信您关于文学的结论

A: 听了我的意见之后,你就自然相信了。

Q: 还不是很信服

A: 那你就得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阅读我的这本书了— 法国式的阅读方式。

简而言之,梁文道似乎有些望文生义了,该书的小部分内容与书皮学有关,但绝不是作者要谈论的重点。这篇专业书评也印证我自己的观点,巴雅教授事实上是要鼓励创造性的阅读,因为某书的内容是由其相关书籍的内容决定的,所谓本质相同,形式不同,当结论都八九不离十的时候,再多的阅读事实上只是论据的重复。

虽然梁文道声称自己写此文的时候没有见到该书,但是却想当然地将此书归为书皮学一类,也算是自觉实践书皮学了。

顺便说一下,现实生活中与人谈论书籍而不是其他,一般人会认为这个人很虚伪或者干脆就是神经病。所以,虚拟网络的确还是有好处— 大家都争当文化人。

 

Technorati 标签: ,
你可以发表评论引用到你的网站或博客,或通过RSS 2.0订阅这个日志的所有评论。
Previous Entry:
Next Entry:
16 Comments so far...
Spider | 01/18/2008

我读书就是,比较好的内容读一遍就能记住,有些生涩的东西,要看两遍才能理解记住。有些书只用看封面,一看封面就知道内容是什么完全不用看里面。

wewe | 01/18/2008

:mrgreen: 就是吹牛呗

崧巅松 | 01/18/2008

书是读给自己的,不是读给别人的……

查克 | 01/18/2008

我想也许我们都在某个时候学习和发扬书皮学了。 😎

scottie | 01/18/2008

@ spider: 也就是说,读书应该有取舍,毕竟我们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

@ wewe: 书皮学是一种相当高级的吹牛。精通书皮学,吹牛必无敌。

@ 松:阅读当中获得纯真的乐趣这是很好的精神享受与追求,只不过浮躁的社会当中,很多人无法这样去做。

@ 查克:有时,人都是爱慕虚荣的。

xxxl | 01/18/2008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文化是值钱的。值得深究的。

虫儿 | 01/18/2008

略读真的很重要。。。
谈一下我的读书感受:曾经以为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是多么的有趣啊。于是我买了一本莫泊桑的《朋友》,细细地看了一遍,可是看后我感觉我是浪费了时间,这本书整个就是一垃圾。

其实好书是在广泛的浏览中发现的。可能该人的说谈恋爱总得碰见好多人吧,这个观点我是赞成的。广泛的涉猎才有可能发现经典,读到经典。

有时自己喜欢的作家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的时候,也会给我许多读书的启迪。

不好意思,我在冒充文化人。。实际上我真的有点虚伪。。

虫儿 | 01/18/2008

中国当代作家,我只喜欢王小波。我觉得最近二十年之内,包括活着还有死去的,只有王小波的书值得去精读。。其它的看看书评,看看简介,就可以讨论了。

scottie | 01/18/2008

@ xxxl: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要看你处于什么位置什么角度。读书是否可以给自己带来纯真的阅读乐趣,而不是盲目地炫耀与捞取晋升的资本。

@虫儿:经典是可以跨越时代和思维局限的。

崧巅松 | 01/18/2008

见仁见智吧,也没有必要去计较。自己读自己的书,哈哈……

evacuee | 01/18/2008

我喜欢的书都精读,不喜欢的书都都不读,也不做讨论,所以至今没读多少文学书籍,故肚子里货不够多,装不了文化人,哈哈。

pima | 01/19/2008

:mrgreen: 喜欢看一些社科类的书…..

WANG | 01/22/2008

呵呵,精彩!!

[…] 书,终究还是拿来读的。读书本身是一种解码过程(《纸房子里的人》[阿根廷]),既是消解也是累积,不停地拆解也不断地重建,就像建一座房子。读书越多,越深,建构的房子就越高,然而倾覆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美国小说家萨洛扬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少年天天到图书馆只是眺望而不翻阅。管理员很好奇就问他,回答是,太难了,实在读不了,但书里充满千奇百怪,望望也算是探险吧。原来阅读竟然是一件危险的事。特别是当你内心包含功利色彩,妄图向它索取更多的时候,阅读会使人沉沦。于是,随缘闲读更安全,钻研一下“书皮学”也师出有名了。 […]

[…] 书,终究还是拿来读的。读书本身是一种解码过程(《纸房子里的人》[阿根廷]),既是消解也是累积,不停地拆解也不断地重建,就像建一座房子。读书越多,越深,建构的房子就越高,然而倾覆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美国小说家萨洛扬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少年天天到图书馆只是眺望而不翻阅。管理员很好奇就问他,回答是,太难了,实在读不了,但书里充满千奇百怪,望望也算是探险吧。原来阅读竟然是一件危险的事。特别是当你内心包含功利色彩,妄图向它索取更多的时候,阅读会使人沉沦。于是,随缘闲读更安全,钻研一下“书皮学”也师出有名了。 […]

馨灵 | 07/14/2008

我想转你这篇文章。当然会注明出处啥的~~呵呵~~

我列过书名,虽然不是炫耀有文化,而是澄清“我也不是很没文化”,真傻!

我读书少,因为我读书超慢,一字一句读,耗费时间特别多,所以选书特别重要,一般我能读下去的书,只要是能开始的都是十分爱的~买书回来一般比较兴奋,但不会写书评,爱引,书中的句子已经十分妙了,引就引吧~笔记也是很好的习惯,对不对?

Your Comment

你需要 登录 后才能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