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罢《见龙卸甲》,我突然想哭— 心想这后现代式的电影都是嘛玩意儿啊。非得将经典送上刑场,刀砍斧凿;非得将传统抹杀,五马分尸。一代电影精英们,以笔作刀,推翻话语权威,使得伟大的正统叙事土崩瓦解,还剩下什么?荒诞、反讽、亵渎、杜撰、张冠李戴、自作聪明,貌似宏大严肃命题,实则却以最不严肃的方式表达。
影片在票房上看来只赚不赔,不过导演别忘了— 《三国演义》是如何地深入人心和浸入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而忠义、英俊、勇猛、多智的一代名将常山赵子龙千百年来都被人传颂。《见龙卸甲》捡了一个大便宜。
该片可视作《赵云传》,回顾其人生发迹到最终的失败,而常胜将军的失败是刻画的重点。典出《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赵云在凤鸣山被魏八将所困,叹曰:“吾不服老,死于此地!”后为张苞和关兴所救。当然这里我们不能过分纠缠于古典著作,不过在诸如后现代随心所欲的叙事和大量《三国》改编动漫的造势之下,我们熟悉的一切还是被极度粗鲁地颠覆了。
故事以倒叙手法展开,从老年子龙在凤鸣山上回忆开始,描绘其一生。由于时空间跨度过大,影片前半部分宛如走马观花,情节铺陈突兀,让人应接不暇。另外史料上子龙既骁勇善战又足智多谋, 我却只看到前者。大凡国产古装武打电影都得加点女人戏,《见龙卸甲》也不例外。子龙离家时与一女戏子貌似私订终身,颇有功成身退还乡娶小芳的意味。不过后来也看不出这段戏的必然性。《三国演义》中的子龙即使面对美色(降将赵范的寡嫂樊氏)也是坐怀不乱,难道说非要展现一下铁汉柔情绕指柔?而且下文也没有继续展开这个话题,整一个鸡肋了得。
其实刘德华扮演的赵子龙基本得到观众认可,无论是飒爽英姿的造型,那一杆价值一辆凯迪拉克轿车的特制钢枪还是人物内心的刻画都较为恰当。但是其他主要演员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想我蜀中丞相一出场就是一副邋遢落魄形象,傻乎乎地扒饭,嘴巴泛着油光。到了出祁山点将时,干脆主动向赵云“示弱”:“子龙啊,我们都一把年纪了,全靠这些美好的回忆活着……”这还是那个智慧化身、胸怀大志的诸葛孔明吗?
至于让自己从小就无比兴奋的“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五虎上将”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武圣云长玩起了九耳环刀,猛张飞面对曹操也没有直接去取项上首级,哎,算了吧;等到二位超一流战将护送子龙前去搭救阿斗居然退缩起来,“赵将军,我们只能送你到这儿了。”— 想直接给导演一记耳光!
子龙同乡大哥罗平安的存在也相当奇怪。影片中描述他背叛的动机应该是源于嫉妒— 他后来出卖了子龙行军情报给曹婴。可以反证一下。假设他不存在,他还是会去凤鸣山,还是会和曹婴遭遇,还是会往事滋味在心头,还是会决一死战。那么由此看来,他存在与否与剧情几乎毫不相干。
老实说,港产武打片还是比老谋子、陈凯歌的那些要好— 画面同样华丽,而且非常写实,《墨攻》、《投名状》等皆如此。战争嘛,当然就是血淋淋的。然而影片众位主演的衣着实在有些让人哭笑不得,好像是日本武士道,又像是跳跃到了元朝的“痰盂”帽。台词搞笑的更是比比皆是,引用几段:
子龙去救阿斗的时候,罗平安小声嘀咕:“你一定能够把那没用的阿斗救回来。”(他硬是可以预测未来啊);诸葛亮对士兵说:“城外有一万曹军,他们不敢攻城,因为怕一个人:诸葛亮!”(孔明何时有如此夸口);蜀邓芝与魏韩德以命相搏动时候突然大叫:“大魏国万岁!”“大蜀国万岁!”(把国字去掉或许稍微好受一点)
为了完成从凤鸣山救主再到凤鸣山败亡的这样一个循环,导演活生生地把出祁山蜀的丰功伟业(子龙力斩五将,孔明智取三城,收复姜伯约)整成了一出悲剧— 孔明失利,龙骧将军关兴、虎翼将军张苞被杀,蜀灭亡,就为了烘托出子龙最后与曹婴的大战直到卸下盔甲、单骑踏营、英雄末路?那么我不禁要问了,这个主题的基点是不是本身就有重大缺陷呢?
我的确有些精神恍惚了。没办法,对于一个看过《三国演义》N遍的中国人来说,他不可能不设任何立场地走进影院看一部关于三国的影片。
欢迎《见龙卸甲》参加中国2008年度“金草莓”奖的评选,我觉得它很有希望。
哈哈,沙发~
写的很好,很见血!
喜欢看西岸兄的影评文章~
“蜀邓芝与魏韩德以命相搏动时候突然大叫:“大魏国万岁!”“大蜀国万岁!”(把国字去掉或许稍微好受一点)”
—–
问题是,人家刘备开过用的是大汉的旗号,蜀是后来的人们给加上去的。。。。
从三国演义电视剧开始这个问题就有了~
虽然是戏剧, 然而这种颠覆经典的做法实在令人作呕. 时下很多电视剧也是这样…唉, 长此以往, 都不知道许多年后, 人们历史又是报如何的看法.
新闻有导向作用, 其实影视一样.
最近常见人点评80后如何如何, 看来影视也是有80后的.
@zEUS.: 不敢当,我只是一个标准的三国迷。
@彭雷:你说得很对。我当然知道《三国演义》第八十回中先主刘皇叔(当时为汉中王)以宗室称帝于蜀,继承汉统,为三国之一,国号为“汉”,史书称为蜀汉。
人们传统上或口头上称“蜀”只是为了区别真正的汉朝。
它用于影视剧当中,我个人以为可以接受。
@ 摩凝(M.chan):历史剧可以做一些改编,我总以为还是应该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特别是国人最为熟悉的这些经典名著。
我想该片的唯一亮点就是赵云和曹婴的最后决战吧。当真是刀光剑影、棋逢对手。
这一段构思还比较独特。
得得,看此影片的评论无非分两派,保守和激进,保守的就是觉得影片离书本太远。激进就是抱持什么都可以不管,只要好看,有帅锅加美女,打得你死我活就行。虽然我是80后,但是我还是要说作为一个看过《三国演艺》(虽然没有N便)的人还是不能接受把三国糟蹋成这样滴!借用西岸一句话“想直接给导演一记耳光!”
@today:同意你的说法,最后一场戏是一个亮点。以一个女性MaggieQ(曹婴)作为魏军大都督与子龙展开最后决战有点出奇不意。魔音般的琵琶,很酷的动作表现,当然还有为人所诟病的 火药 ,等, 这些元素都使得最后的决战给人印象深刻。
不过,个人认为真正的亮点太少了。
@evacuee: 或许是年纪的关系,我的确不喜欢这样解构经典。准确地说,四大名著当中,《三国演义》给我印象是最深的。
想我蜀中诸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想我“五虎上将”英姿飒爽,气吞山河…..
这是一种历史文化在脑海当中深深的烙印。
没看呢,先占个地方……
不过对于这种看了多一半可能性让我做恶的影视剧作品,我还是不愿意去看的……
看了电影院门口海报上的字我就不想看了,太垃圾了
BTW,我换了域名了
@pine:我估计你是不会喜欢的。不知道 《赤壁》怎样?
@C.J.:收到。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该片很垃圾。不过也有人喜欢,这就看各人的立场了。
我没勇气去看这部影片。刘德华头上顶的是什么?
我有我自己心中赵子龙的形象,不愿意被他人颠覆。
认为好看的,应该是那些标榜自己非主流的小孩吧。
其实也不用骂导演,其实他也有困难。仅仅用一2个多小时的电影来叙述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三国这样的历史片子。作为一个“导演“只能天马行空的瞎改乱编了。反正时下有人出钱看就行。
PS:赵子龙是我们那里的人,还有一个赵云庙来纪念他。嘿嘿
@十一月初一:据说是元朝的“痰盂帽子”。或许时代变了,我们对太多的事情都不以为然了。
@goomoo:导演的胡扯实在令我不敢苟同,这还是基于我对三国的无比喜爱和深刻记忆。
想不到子龙来自贵宝地,失敬!
[…] 继续阅读请移步:http://scottie.cn/2008/04/15/resurrection-of-the-dragon/ 西岸兄的文笔是相当了得的,无论你看过《见龙卸甲》这部电影与否,无论你是对影片感兴趣还是对《三国演义》感兴趣,都不该错过这篇“观后感”。 ENDING 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都需要对观众负责。 《奋斗》,导演从“另一面”反应出了当今社会的现实,但这一面似乎并不够积极向上。 《见龙卸甲》,并不意味着不用付给罗贯中版权费就可以随意修改其作品,拿历史作品改编电影至少得尊重原著吧?你不尊重原著也得尊重下原著里塑造的人物吧?你不尊重这些原型人物也得尊重下观众吧? […]
抛开这部电影而言,因为我还没看过,我觉得无论是文艺界,尤其是学术界就应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这部电影而言,无论好坏,能引起人们的讨论就是一件好事
任何所谓的“界”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一种悲哀。
今天看到它的票房已经是4000万了,非商业片“黄石的孩子”是它的四分之一
@achir:你多虑了。即便这里只有一种声音,外面的世界也绝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我一直认为每个人所处的立场不同,看法肯定各异。
但是对我这样一个三国迷来说,这样的改编是我无法接受的。
@非常秀:票房高是在意料中的。“黄石的孩子”看起来表现还可以。有机会要看一下。
只能说见龙卸甲完全辜负了我的期望.
找上Maggie Q更是最大败笔,完全不对路的
这影评写得很有功力。
从搜索引擎过来的,写得不错。我虽然没那么多想法,但是总感觉这部影片与我的想象相差较远。
不知道为什么哥们。我对这样的片子总是提不起精神来。
@MY-Hou:同样,该片也不符合我的期望,但是个人认为,MaggieQ那场戏还是蛮有特点的。
@虫儿:过奖了。 : )
@socalled:欢迎光临。
@xxxl:或许你不太喜欢这种古典历史题材的影片吧。
那只是三国演义,小说,想说的只是当时的社会,而不是真正的三国,真正看过三国志的都知道三国演义里赵云其实是马超,马超才是那个白衣少男,17岁出战。5虎将最牛的也是马超。
@lqwhc:首先应该明白:有几个人看过《三国志》?(虽然本人基本看过三国志)说四大名著代表的历史文化浸入这个民族的骨髓,指的是《三国演义》而非《三国志》。
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在《卷三十六-关张马黄赵传》中对五虎大将介绍也比较稀松,而且根本就未提到什么马超17岁白衣少男初战。
你说的少年白衣英雄典出恰恰是《三国演义》第十回:“言未绝,只见一位少年将军,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手执长枪,坐骑骏马,从阵中飞出。原来那将即马腾之子马超,字孟起,年方十七岁,英勇无敌。”
不知这位博友是否也把《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搅到一块儿呢?(三国志 包括 裴松之注解三国志居然都没有提到马超有“锦马超”的绰号)
倒是赵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不至大败,贬为镇军将军。”这倒和《三国演义》很接近了。
而且五虎将在三国志里并没有排过什么座次,你只是一家之言。传统上来说,还是云长为尊— 后世也称为武圣。
最后想说的是,我不同意真正的三国等于《三国志》,虽然从历史的角度看,它应该更接近于三国。
三国有很多阅读迷,大多数人只看过《三国演义》;看《三国志》不一定有什么特殊之处。
年初还是比较期待这个片子,毕竟喜欢三国文化 , 你这里倒是印象分不高。。明天看看
写的非常不错,看过见的海报,就有些不敢恭维了。这年头,颠覆经典已经成为了一种噱头,不知道若干年后,我们后代所见之历史,和我们的历史是不是一样,也不知道若干年前,我们所见的历史是不是这样演义而来。
网站又改版了啊,你钟爱的网格背景还在,嘿嘿。
不错!风格不错
我也很喜欢三国。。。看了三国志之后对三国演义很是失望,现在喜欢战国~!~!战国的秦更有魅力,英雄也多
关于口误,我听到的是, 有一次刘德华把胜和败反过来说,具体那句话我就忘记了,这点觉得很大失误的~!~!
@rain:战国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可做影视的素材相当丰富。
我不太明白你为什么看了《三国志》就会对《三国演义》失望?这二者不同类型的。
另外,你的博客地址有误吧,怎么是cm 后缀?
个人还是喜欢看香港90年代的烂片
这个片子,情节没什么。。场面还可以。。
[…] 对于像我这样的“三国迷”来说,不可能若无其事地走进影院观看一部三国类的影片。《见龙卸甲》之所以让我反感的最大原因是该片“恶意”地对经典中的三国刀砍斧凿。何以为史,何以为经典?诸葛军师羽扇纶巾,轻描淡写中御敌,难道你要篡改让孔明先生拿一扫把,或哭丧棒吗?历经千年的三国故事,时至今日再天马行空的导演编剧你也无法轻易地逾越扎根于民间的三国英雄模式。问题是,干嘛非要逾矩,老老实实就拍不出好看的电影吗? […]
[…] 对于像我这样的“三国迷”来说,不可能若无其事地走进影院去观看一部三国类的影片。《见龙卸甲》之所以让我反感最大原因是该片“恶意”地对经典中的三国刀砍斧凿。何以为史,何以为经典?诸葛军师羽扇纶巾,轻描淡写中御敌,难道你要篡改让孔明先生拿一扫把,或哭丧棒吗?历经千年的三国故事,时至今日再天马行空的导演编剧你也无法轻易地逾越扎根于民间的三国英雄模式。问题是,干嘛非要逾矩,老老实实就拍不出好看的电影吗? […]
你需要 登录 后才能进行讨论.